k1体育k1体育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暂行)
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推进优良学风形成,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k1体育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贵大发〔2018〕199号)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为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晓慧 李锦宏
副组长:王丽 梅其君
成员:徐平 刘彩清 龙咏宏 吴智恒 谢爽
二、导师的任职资格与聘任
1、凡获得高教系列职称并受聘担任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均有义务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担任本科生导师应具备以下基本任职资格:
(1)具有良好的师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关心员工成长成才。
(2)熟悉公司产品规律,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熟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学习指导能力。
(4)熟悉k1体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
(5)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且具有一年以上的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经历。
(6)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得担任本科生导师。
2、本科生导师的选聘工作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院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导师任职资格提出拟聘导师名单并向员工公布,经员工和导师双向选择、学院统筹后确定聘任名单。学院每年将遴选的本科生导师及所指导员工名单在公文系统发文公告,并于发文后15日内报教务处备案。
3、学院为二、三年级本科生配备导师,每名教师每年限指导8名员工。毕业班员工因配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按毕业论文工作规范处理,不另行配备本科生导师。
4、导师实行聘任制,导师所指导的员工进入四年级后,公司与导师的聘任关系自然解除。聘期内导师因特殊情况或不能按要求履行职责的,公司将终止与不能按要求履行职责的导师的聘任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员工另行配备导师,报教务处备案。
三、导师的工作职责
导师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指导,使员工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帮助员工了解专业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合和教育机会,从员工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员工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导师工作须有计划、有详细记录、有详实总结。本科生导师每学期末应向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提交工作总结,并对所指导员工做出学习、品行等方面的评价。本科生导师主要工作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先导。根据员工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员工掌握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员工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等进行指导,引导员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员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专业引导。引导员工端正专业思想,指导员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前沿信息、发展形势和就业趋势,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业要求,为员工推荐专业学习课外辅导书籍,激发员工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提高员工专业水平。
3、学术指导。指导员工积极参加学术性学科竞赛,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员工的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员工的科研素养。鼓励员工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员工撰写读书报告、论文写作。鼓励员工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并为有志继续深造的员工提供方向指导。
4、职业辅导。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引导员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探索,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借助导师的社会资源,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强对员工的创业辅导,积极培养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志愿创业的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角色转变。针对员工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指导。对低年级员工重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员工到老员工的角色转变,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员工树立专业观和打牢专业基础;对高年级员工则重在培养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员工专业发展方向选择、毕业授位、报考攻读研究生及就业创业等进行相应指导和帮助。
6、联系员工。每学期初、每学期中和每学期末须与员工见面交流,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集体指导不少于3次,对每个员工的个别指导不少于1次。对有特殊学业需求的员工应及时给予指导。
7、配合管理。协助配合教务、员工管理等部门做好相关的员工事务管理工作。
四、对员工的要求
1、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开学初与导师联系,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业等情况,并根据导师的指导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发展计划。
3、主动认真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4、自觉遵守有关管理制度。
5、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议。
五、导师的管理与考核
1、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科生导师的聘任、考核和管理工作。
2、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教职工的年度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采取学院考评和员工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核导师履行职责情况和指导员工实际效果。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科生导师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年度考核不合格:
(1)未按要求与员工见面交流,每学期集体指导少于3次,对每个员工的个别指导少于1次的;
(2)不按要求向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提交工作总结的;
(3)指导员工无记录的;
(4)其它由员工反映并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认定为不合格的。
3、学院导师制工作小组向集团推荐“优秀本科生导师”的人选,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在岗位评聘时给予特别关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岗。
4、连续工作1年以上(含1年)且考核合格的本科生导师可在年度考核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计算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为指导每生每年8学时,并按导师指导每生每年150元的标准核发奖励性绩效。
5、本科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者,年度工作考核不能评优。
六、附则
1、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2、本办法由学院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